善于觀察發現的名言名句,《觀行》,出自《韓非子》,主要論述了明君都懂得“尺有所長,寸有所短”的道理?!坝^行”即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之意。
本文選取《觀行》經典名言10句,附上譯文和點評,以饗讀者。
古之人目短于自見,故以鏡觀面;智短于自知,故以道正己。
古人因眼睛缺少自見的能力。
所以才發明鏡子來觀察面容;
又因為智慧缺少自知的能力。
所以,才用“道”來端正自己。
目失鏡,則無以正須眉;身失道,則無以知迷惑。
沒有鏡子,就沒辦法整飾胡須和眉毛;
人離開道,就沒辦法來辨別是與非了。
【點評】眼睛離開鏡子,則無法修飾眉毛。而人的行為不合乎道義,則沒辦法辨別是非了。
西門豹之性急 ,故佩韋以緩己;董安于之心緩,故佩弦以自急。
西門豹性情急,所以佩帶熟皮帶子,提醒自己應該從容冷靜;
董安于性情慢,所以佩帶繃緊之弦,提醒自己應該敏銳決斷。
“董安于”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的家臣,因為性子慢,所以佩戴繃緊的弓弦,提醒自己不要優柔寡斷。
一曰智有所不能立,二曰力有所不能舉,三曰強有所不能勝。
一是明白智慧雖然高超,但也有辦不成的事情;
二是明白力氣雖然很大,但也有舉不起的東西;
三是明白實力雖然強大,但也有打不贏的對手。
【點評】韓非認為,天下有這三種必然道理,需要明白。懂得了,才有備無患。
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,大功不立;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,不能自舉。
即使有帝堯的智慧。
如果沒有眾人輔助。
也不能夠建立大功;
即使有烏獲的力氣。
如果沒有別人幫助。
也不能夠舉起自己。
關于觀察的名言有如下:1、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,所以游目騁懷,足以極視聽之娛,信可樂也。2、正理觀察是對事物有無自性進行分析,進行抉擇。3、不論如何強大的公司,都不能安于現狀,必須隨時機警地留意公司內部。
時有滿虛,事有利害,物有生死。
季節有盛衰的變化。
事情有利害的變化。
萬物有生死的變化。
【點評】是自然規律,也是人事之理。
人主為三者發喜怒之色,則金石之士離心焉。
君主對這三種變化有喜怒之色。
那么,忠貞人士就會離心離德。
【點評】“三者”即上文提到的“時有滿虛”物有生死”“物有生死”三種變化。君主因變化而生喜怒之色,那么,忠貞之士就會離心離德。
明主觀人,不使人觀己。
明君總是在觀察別人。
而不讓別人觀察自己。
【點評】韓非認為,君主若被聰明人摸清底細,那么將會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。
明于堯不能獨成,烏獲不能自舉,賁、育之不能自勝。
明白帝堯不能單獨成功。
三十六:觀察無難事,只要肯細心?!荜蓤?三十七:觀察與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。三十八:經驗是一點一點觀察得來的結果?!⑸勘葋?三十九:會運用觀察和發現的結果,才是最完美的?!w明悅 四十:對微。
明白烏獲不能舉起自己。
而孟賁、夏育不能自勝。
【點評】“孟賁”是戰國時期衛國勇士,與夏育、烏獲并稱?!跋挠币彩切l國勇士,力能舉鼎。
1、只有善于觀察的人,才會從這中間尋找奧秘?!獙O瀾薇 2、從觀察中找到樂趣,從細節中找尋答案?!虡蜩?3、不愿看的人,比瞎子更看不見?!ⅰげ紶柕?4、透徹的觀察力永遠如擦亮的明鏡,你是否可以看透問題。
勢有不可得,事有不可成。
客觀條件總有不能完備的。
各種事情總有不能辦成的。
【點評】一個人想做的事情有很多,而能做成的總是只占少部分。